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李皖的博客

倾听。入戏。吹牛皮。扯椰子。

 
 
 

日志

 
 
关于我
李皖  

职业报人, 业余写作。著有《回到歌唱》《听者有心》《民谣流域》《倾听就是歌唱》《我听到了幸福》《五年顺流而下》《人间、地狱和天堂之歌》《多少次散场,忘记了忧伤——六十年三地歌》《暗处低吟》《亮处说话》《娱死记》《锦瑟无端》等书。在《读书》杂志开有专栏。曾任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二、三、四届评审团主席。另编纂有万里茶道著作《重走中俄万里茶道》《俄罗斯的中国茶时代》。商业用途转载, 须先征得同意。非商业用途自便, 惟请注明作者和原文链接。我的邮箱: lwan艾特vip.sohu.com

襄阳城见多省茶商旧迹  

2014-08-30 13:46:51|  分类: 叙事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会馆遗存见证

襄阳城见多省茶商旧迹

本报湖北襄阳专稿 特派记者万建辉 李皖

 襄阳城见多省茶商旧迹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20日,本报“重走中俄万里茶道”采访团来到襄阳,一路上见到多处与中俄万里茶道有关的老会馆建筑与遗迹,当地茶专家和文化遗产民间保护讲述了与这些会馆有关的故事。

历史上,从汉口到襄阳的汉水航线是推动襄阳经贸发展的动脉,各省茶商尤其是山西商人从汉口将茶叶运来,刺激了襄阳1719世纪的繁荣。

记者了解到,包括武汉商人在内,这些做着长途贩运生意的各地商人,于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在襄阳兴建了山陕、福建、河南、浙江、徽州、湖南、武昌、黄州等21座会馆。采访团走访一天,见识到山陕、黄州、福建3座会馆留下的遗迹。

 

山陕会馆融进了校园

 

襄阳文化遗产民间保护组织“拾穗者”发起人李秀桦,作为向导参与了这次探访。

山陕会馆在襄阳二中校内。学校后门,山陕会馆两块蓝色照壁、一对石狮,半隐半现在一片花坛中。这是当年山陕会馆的大门口,虽斑驳有缺损,但整体上尚完整

  会馆主体建筑在校园内,钟鼓亭一对耸立在半空,前殿、正殿在校园东侧。馆顶的黄色琉璃瓦、梁枋上的孔雀蓝彩绘、门窗上红漆木雕……柱梁粗大,殿顶高旷,气势恢宏。采访团从南方一路走来,见惯了南方建筑的灵动纤巧,顿感此处建筑,有一种从黄土高原传来的北派殿宇的高阔厚重。陪同我们采访的市文物处干部余劲松说,1939年,苏军少校库里申科率领飞行大队驻扎襄阳,当地安排他们住在山陕会馆。一到驻地,官兵们惊讶得不得了,以为到了“皇宫”。

   山陕会馆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李秀桦告诉记者,如果从它的前身关帝庙算起,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会馆原数占地千平方米,有殿阁楼堂百余间,大部分毁掉了,现在剩下的,算是几个构件残片,好在是——最大的构件留下来了。

当时晋商在襄阳有70余家商号,多数是茶商,另有10多家当铺,为了“叙乡谊、通商情、接官仕、祭神财,他们集资建造了这座会馆,襄阳规模最大、建筑最精美的会馆。

正殿敞开在阳光中,遮掩它的正面门墙已全无,像宫殿打开了胸腔,有一种令人讶异的裸露感。史料中描述的3米高关公像等,已经不在。李秀桦说,当年中学生们生活在这里,年纪尚小,见到这些塑像有些害怕,校方就在1952年,把关羽、关平、周仓的塑像拆掉了记者看到,现在前后殿地面上最显眼的,是两侧墙边一座座二三米高的石碑,仍给人以威武感觉。石碑多刻有历次会馆修建文字,上面有捐资的商号,“永兴合”等茶商商号,隐没其中

  记者数了数,有17块这样的石碑。年代最早的一块,落款康熙五十二年,也就会馆兴建一年上刻“关帝行宫”4个大字。

原来的大戏台,现在变成了教师办公楼,将砖房砌了进去,不细看,还以为是个廊柱式三层楼房;后殿变成了室内羽毛球场,高阔的内空,上面雕梁画栋,景色奇异。

 

福建会馆仅剩一根石柱

 

  樊城马街与交通路交叉口黄州会馆整体和福建会馆残迹立在一片瓦砾中,四周是倒下的房子,推土机停在旁边

襄阳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一地段正在改造新建,在未来的城市新景中,黄州会馆作为保护文物,将得到修缮。

  黄州会馆和福建会紧邻黄州会馆房屋院落保留。福建会馆仅剩一根石柱。

  黄州会馆四合院内满是拆迁余下的断墙和残砖。正殿、后殿,灰黑青砖墙,本色门窗,屋顶马头墙和黑色布瓦,古朴完好

  襄阳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耀华告诉记者,黄州会馆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原占地面积较大。湖北黄州商人所经营,多与其本地出产有关,在襄阳主要从事棉花和布匹生意。1998,政府对正殿进行过修复。

  一墙之隔的福建会馆,上世纪60年代即已拆掉。记者采访襄阳市福建商会首席顾问林民湛。老人告诉记者,半个世纪前,他从厦门大学毕业到襄阳,“封资修”如火如荼,他经常从福建会馆前路过,但不敢进去。

  林民湛说,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座福建会馆为闽南人而非闽北人所开。当年闽南茶商沿赣江、长江、汉水一路北运的茶叶,是福建安溪铁观音。

  他说,上世纪20年代,闽商林达夫兄弟在老河口、谷城也建有福建会馆,那里的福建茶商也不少。

 

武昌会馆留下砖石残片

 

“拾穗者”发起人李秀桦说,说到万里茶道上襄阳会馆,不能不提到武昌会馆。武昌会馆位于樊城中山后街中段,是当年武昌商人集资兴建的。

   清代武昌府辖一州九县,即江夏、武昌、嘉鱼、蒲圻、咸宁、崇阳、兴国州、通城、大冶、通山。晚清民国时期,是“武帮”商人的兴盛期,不少钱庄、票号、商铺地产为武昌人经营,为长江、汉水沿线各路商人提供金融和商业支持,财力雄厚。“中俄万里茶道的形成,通江达海的优越地理条件,汉口商贸巨镇的崛起,成就了武昌商帮”,张耀华说。

   武昌会馆旧影,如今只能从一张1951年老照片、《襄樊市房地产志》、《襄樊市地名志》、《襄樊文史资料》等史料中寻访。采访团查看了其中部分图文,记载甚详。

武昌会馆内奉屈原,屈原为楚国三闾大夫,故武昌会馆又名“三闾书院”。它的建筑别具一格,有江南民居兼西洋风味;会产很多,围周呈“王”字形状的三街一巷,都属于它。当年:“山陕会馆是金銮宝殿,武昌会馆是三宫六院

  武昌会馆牌楼,用清一色的上陶砖瓦砌成有龙凤图案花纹的单色陶制品镶嵌其中,上“三闾书院”。

  从牌楼进入二门是三个石梁大门。紧靠二门是大戏台。戏台前面有大院,东西两侧有配房。居中“挽澜堂”的两侧为东西花厅,均有内戏台。

   解放后,武昌会馆为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地。现襄阳市广播电台及市第一招待所在这里兴建了大楼,原有建筑无一存留。

《襄樊市房地产志》记载了武昌会馆最后的消失过程:武昌会馆“甲等房,一栋15间,450平方米,清乾隆年建。1956年,因房屋倒塌有危险,市政府拆除3间。1980年,市广播事业局新建楼房拆除3间,1984年拆除4间,尚存5150平方米。……

李秀桦告诉我们,襄阳收藏家施锦华收有武昌会馆的铭文砖4款,一款上有“三闾”二字,另三款分别为“武”、“昌”、“馆”,长23厘米,宽10.5厘米,厚55厘米。“拾穗者”曾去市广播电台院内寻找武昌会馆踪影,找到遗留在院内的建筑石构件——两个石质柱础和一个石质连楹,嵌于电台家属区宿舍楼下一角。连楹是开关门扇用的部件,长235厘米,宽20厘米,厚34厘米。柱础为鼓形,直径53厘米,高35厘米。从连楹和柱础尺寸,大致可以估算武昌会馆大门尺度乃至整个建筑的尺度。

  评论这张
 
阅读(2129)|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