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李皖的博客

倾听。入戏。吹牛皮。扯椰子。

 
 
 

日志

 
 
关于我
李皖  

职业报人, 业余写作。著有《回到歌唱》《听者有心》《民谣流域》《倾听就是歌唱》《我听到了幸福》《五年顺流而下》《人间、地狱和天堂之歌》《多少次散场,忘记了忧伤——六十年三地歌》《暗处低吟》《亮处说话》《娱死记》《锦瑟无端》等书。在《读书》杂志开有专栏。曾任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二、三、四届评审团主席。另编纂有万里茶道著作《重走中俄万里茶道》《俄罗斯的中国茶时代》。商业用途转载, 须先征得同意。非商业用途自便, 惟请注明作者和原文链接。我的邮箱: lwan艾特vip.sohu.com

伊林驿站:生生死死的长旅  

2014-09-27 11:16:26|  分类: 叙事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伊林驿站:生生死死的长旅

特派记者李皖 万建辉 发自内蒙古二连浩特

 

 

100多年前,二连浩特没有城,只是一个驿站。在茫茫草原上,一道栅栏,几排房子,几个驿工;行走万里茶道的人,要在这里歇歇脚。

831日,本报走中俄里茶道”采访团来到这里。这个过去叫“伊林驿站”的地方,现在是一片沙土。

 

被圈起来保护的一小片草原

 

伊林驿站在二连浩特城区东北9公里,在恐龙遗址边缘。再往外4公里,就是中蒙边境。

伊林驿站的周围,真是什么都没有,连恐龙雕塑都没有。在苍茫茫渺无人烟的草原上,圈起了一块地方,看起来令人好奇:它里面到底有什么?为什么要圈起来?凡看到它的人,都会产生如此疑问;因为圈起来的地方,看上去什么都没有。

走中俄里茶道”采访团831得到伊林博物馆馆长的特许,莅临了这个地方。伊林驿站这片保护区,日常是不对外开放的。

一圈2米高的铁网,圈起了方圆40米的这片地方,这就是伊林驿站的范围。铁网内,是土石堆和杂草,偶尔可以看见房子的些许墙基。

“我小时候,还能看到房子,”刘建军馆长告诉我们,“因为几十年的风雨侵蚀,它变成了现在这样子。”

离驿站遗址约500米,当年取水的老井还在。

井口被塑料和棉被覆盖着。取水的铁轱辘完好,依然可以转动。井边水槽里有水。周围是骡马留下的粪便。显然,这口井依然在造福周边的牧民。

“伊林驿站没有充分发掘,遗址区内还有许多过去的遗物碎片,所以我们要把它保护起来,”刘建军馆长说。

 

发掘恐龙化石的意外发现

 

伊林驿站是万里茶道上的著名道路张库大道上的一站,初设于清嘉庆25年(1820年),伊林在蒙语中的意思,是“纪元、初始”。

1928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安德鲁斯为了寻找和挖掘恐龙化石,来到这里,无意间发现了这个小驿站。驿站仍在发挥作用,所有的建筑物甚至驿站人员,都还在。安德鲁斯拍下了驿站、驿工的照片。这些照片作为科学考察途中的珍藏,陈列在美国自然博物馆中。

20世纪80年代,王晓鸣、孟津两位美国博士,随从美国古生物考察团来二连浩特考察,带来了这些老照片,在史学界、尤其是万里茶道的研究者中,引起了轰动。

据照片所示,19909月,有关方面找到了驿站最后一位驿工田如明老人,他于19231943年在伊林站工作。根据田如明的描绘并加以实地考察,历史学家复原了伊林驿站当年的情况,并在库房的菜窖里,挖出了被人废弃的水晶石、酒瓶、瓷器碎片……

伊林驿站遗址自发现以来,经过众多学者数年的研究,确定了其重要价值。现在,该遗址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艰苦卓绝的草原茶叶运输

 

以伊林驿站的考古研究为基础,二连浩特建起了伊林驿站博物馆,这是国内第一个驿站博物馆,也是唯一的驿站博物馆。

博物馆复原了当年茶叶通过草原向漠北、外蒙古、俄罗斯进发的艰辛旅程。

伊林驿站位于二连盐池西北坡,北纬43°44'21",东经112°00'30",在张家口至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的中点位置,向北向南均距离700里,而且,过伊林向北,很快就进入戈壁和沙漠地带,牲口补给极为困难。商队为使骆驼和老牛饱食一顿,都要在伊林休整几日。

穿过北方草原和荒漠的主要工具,一个是骆驼队,一个是牛车,时称老倌车。在路上,骆驼队和老倌车都采取昼伏夜行的形式。白天,骆驼和牛找些草料吃;夜间上路,只能看北斗定方向,三星升而启程,三星落而歇憩。太阳上山后,牛和骆驼全部卸车卸货,到附近放牧寻食。木轮车迎向东南,围成圆形,以防西北风袭击。健壮的鞑儿狗蹲伏圈内,开始执行警戒任务,防匪防窃。赶车人打开布篷,四处寻找干牛粪、淖水或雨水拢火做饭。伊林以北沙漠,要六七天才能通过,为让牛、驼吃饱,必须休整数日,做好带水、备草事项。一路上,牛的遭遇最苦,遇到天旱,常常一连几天找不到草食,饥饿生病而死。

刘建生、刘鹏生《晋商研究》一书说:行走在张库大道上,夏日酷暑,头顶烈日,足履灼沙,数日不见水源,如煎如炙;冬季,大漠高原,朔风呼啸,寒冷刺骨;春秋两季,时有风沙骤之,天地昧冥,填路埋人;间或遇骑匪出没,杀人掠货,死于天灾人祸的,时而有闻。

“(他们)饥渴痨病,寇贼虫狼,日与为伴,”《朔方备乘》作者、清代史家何秋涛,在谈到张库大道的商旅者时,这样描述。

这是当年伊林驿站的真实写照。近200年,无数茶商、旅蒙商人,在这条道路上生生死死,但这条道路也是他们寄托梦想的地方。刘建军,当时每年走在这条大道上的商人和驼队数以十万,他们为茶叶之路沿线地区带来财富与繁荣。1888年,在库伦以旅蒙商人为主的内地人超过10万人。

    据说,骆驼和牛是极耐劳的动物,每只驮拉四五百斤茶叶。史料载,驼队日行可达80里,从张家口出发,到库伦需用30天,到买卖城恰克图,要45天。老倌车较慢,每年清明草发芽出发,往返库伦需半年时间,多则1年。

  评论这张
 
阅读(2710)|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